欢迎访问道通期货

投资者教育


Investor Education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投资者教育 > 期货投资技巧 > 技术分析法

日本蜡烛图技术(二)

作者: dotoqhxy | 发布时间:2013-03-19 | 浏览: 31349次

第一章引论

   交代一些背景

  或许有些读者朋友以前曾经听说过蜡烛图,还有不少朋友根本闻所未闻。1989年12月,我发表了一篇介绍蜡烛图技术的文章,谁知一夜之间,竟掀起了一场蜡烛图热。原来,虽然这门源自日本的技术已经有了几个世纪的历史,但是,当时全美国对其有所了解的可谓凤毛麟角,而我有幸正是其中之一。从此一发而不可收,我又是应约撰写后续的文章,又是主讲许许多多的讲座,又是在一个接一个的培训班中授课,全国各地的电视台、报纸也纷纷上门采访。90年代早期,我曾经为我的特许市场技术分析师资格论文摘要出一份简明的参考 材料 ,内容正是关于蜡烛图的,虽然其中仅包含了非常基本的入门知识,但是当时在美国,这却是唯一的一份公开发表的书面资料。这份小资料居然大为流行。美林证券公司是这个小册子的发行人,在短短的几个月内,他们就收到了10000多份索取函。

   我是如何学习蜡烛图技术的

  称蜡烛图技术体系源远流长。实在是当之无愧。我常常暗自纳罕,“为什么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,西方世界竟然对这门技术几乎毫无了解呢?”是因为日本人将它看作镇山法宝而严守秘密呢?还是因为美国社会耳目闭塞得不到应有的信息呢?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缘故,不过,我是花费了数年的心血,才将自己对蜡烛图技术盲人摸象般的印象拼合成本来的完整理论的。无论如何,从好些方面来说,我还算是幸运的。从我个人的特点来说,我既能够持之以恒,又独具挖掘宝藏的慧服,两个方面结合起来,也许恰巧就构成了一种他人没有的特质,使我最终能够完成这一番事业。

  1987年,我结识了一位日本经纪人。有一天,我在她的办公室里和她一起小坐,当时,她正在翻看一本日本股票市场图表集(日本行情图册中的图表是蜡烛图形式的)。突然,她叫起来:“看,一个窗口” 于是,我问她这是什么意思。她解释道,所谓窗口其实与西方技术分析理论中的价格跳空是一回事。她进一步介绍说,西方技术分析师的术语是“回填价格跳空”,在日本人那里,说“关闭窗口”。她还谈到了其它一些术语,比如“十字星”、“乌云盖顶”等等。我一下子就着了迷。随后的几年,我把时间统统花在学习和探索蜡烛图技术上,碰上任何合适的市场对象,都要用蜡烛图技术来试一试。

  事情并不一帆风顺。那个时候,首先的困难就是很难找到一本关于蜡烛图技术的英文出版物。起步的时候,好在一位日本经纪商帮了我一把,而我自已也刻苦地绘制、分析各种市场的蜡烛图,尽量从实践中揣摩体会。后来事情渐渐有了起色,多亏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(MTA)的图书馆,我在那里碰巧找到了一本书,是日本技术分析师协会出版的,名字叫《日本的股票价格分析现状》。它原来是一本日文的小册子,后来翻译成了英文。可惜的是,在这本书中,讲到蜡烛图技术的总共只有10页。然而,即便如此,也总算找着了一点英文的蜡烛图文字资料。

  几个月之后,我又借到了另外一本书。这本书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谢利。莱贝克当时是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的办公室主管,这本书就是他从日本带回来的。书名为《日本的图表分析技术》,由格雷格。尼科尔森翻译成英文,东京期货交易出版公司出版。在这本书中,大约有70页是关于蜡烛图技术的、而且是英文的。对我来说。得到这本书,好像在沙漠中发现了甘泉。

  这本书蕴涵着丰富的蜡烛图知识,但是我得承认,这门学问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极其新奇的,必须费些力气,花些时间,才能充分领会书中的概念。同时,我也不得不逐步适应和掌握其中带有日本风格的各种术语。另一方面,这本书的文笔有时有些晦涩难懂。这种现象的出现,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翻译工作的不足。原著出版于25年以前,并且本是为日本读者撰写的。后来,我也曾请人替我翻译了一些日文资料,我终于发觉,要把如此专业的题材从日文翻译成英文,实在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。无论如何,至此我到底还是拥有了一些书面的参考资料。于是,这本书就成了我的“罗塞达石板”。

相关文章